
今日汝城讯(通讯员:彭芸芸)9月18日晚,汝城县濠头乡移民新村社区里格外热闹。
驻村领导、社区负责人与居民同坐“小板凳”,一场聚焦居民“急难愁盼”的“板凳会”正在举行。没有主席台的距离感,没有发言稿的生硬感,只有此起彼伏的家常话、掏心窝的建议声。
濠头乡移民新村现有100户居民,从2017年陆续搬迁开始已有8年之久。有来自樟溪村、宝沙村的异地搬迁户汇聚在一起成了一家人。如何让“新邻居”拧成“一股绳”,让治理更对群众胃口?“板凳会”成了破题的关键。
“今天第一个议题,就是修改完善咱们的居民公约!” 驻村工作人员把公约草案,逐字逐句念给大家听,遇到居民不太懂的表述就耐心解释。居民虽朝夕相处了八年,却仍面临“老习惯遇新环境”的磨合困难,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行为规范来引导大家共同生活。刚开始居民有些拘谨,社区工作人员名单鼓励大家踊跃发表看法。你一言我一语间,原本略显生硬的公约草案,渐渐添上了“烟火气”,变成了大家都认、都愿守的“社区家规”。
居民公约的讨论刚告一段落,话题又转到了人居环境整治上。“咱们社区的绿化带和过道,有很多地方乱搭藤架,或是把旧家具堆在那儿,甚至养鸡养鸭,这不仅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卫生环境,也给大家带来了停车困难、遮挡采光等问题。”社区干部话音刚落,就有居民附和,“确实这样,尤其是过年外面打工的家人根本没地方停车”。讨论后,形成了统一认识。
本次“板凳会”通过“社区提名+村民推选”的方式成立了业主委员会,5名明事理、能干事、热心肠的居民加入了社区管理队伍。往后社区的小事儿,又多了一群“贴心人”帮忙张罗。
一条条小板凳,缩短的是干群距离;一次次畅所欲言,打通的是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。把办公地点从会议室“搬”到居民家门口,把话语权从干部手里“交”给群众,让“小事不出社区、矛盾就地化解”,这正是新时代深化“枫桥经验”的生动实践。
责编:范海凤
一审:李璨
二审:袁晓军
三审:郑玉波
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